昨天我聊到為什麼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幫手,今天我們就先來拆解一下「生成式 AI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很多人可能覺得它很神祕,其實原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。
生成式 AI 顧名思義,就是能「生成內容」的人工智慧。不管是文字、圖片、音樂,甚至程式碼,它的共同核心都是:從大量資料中學習模式,然後模仿人類的創作方式產生新東西。
以最常見的文字模型 GPT 為例,它的運作方式是「自回歸」(autoregressive)。簡單來說,就是一直在預測「下一個字會是什麼」。比方說我打「今天天氣」,模型就會根據語料庫的經驗,猜測後面最合理的詞可能是「很好」或「很熱」,再把這些詞串起來,就形成了一段完整的句子。
當然,除了文字外,還有不同架構的生成模型。像是影像領域常用的 GAN(生成對抗網路),透過生成器和鑑別器互相「鬥智」,不斷逼近真實的影像品質。近幾年爆紅的 diffusion model(擴散模型),則是靠逐步把雜訊還原成圖像,才有了像 Stable Diffusion 這樣的工具。
應用面就更廣了,從 ChatGPT 幫你寫程式、Midjourney 幫你畫插圖,到 Copilot 幫助工程師 debug。生成式 AI 已經不只是研究室裡的東西,而是真的開始滲透到學習、工作甚至娛樂裡面。
接下來的文章,我會更深入介紹怎麼善用這些原理,並一步步把它們變成我們專屬的小幫手。